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欃槍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chán chē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 chēng
解釋:
1.彗星的別名之一。參見「彗星」條。《爾雅.釋天》:「彗星為欃槍。」《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引漢.司馬相如〈大人賦〉:「攬欃槍以為旌兮,靡屈虹而為綢。」《宋書.卷七九.文五王列傳.竟陵王誕》:「及神鋒首路,欃槍東指,風卷四嶽,電埽三江。」
2.指邪惡勢力。唐.顏師古〈等慈寺碑〉:「邦域底平,掃欃槍於天衢;匪遑寧處,戮獝狂於地表。」《南史.卷九.陳本紀.武帝》:「公左甄右落,箕張翼舒,掃是欃槍,驅其獫狁,投秦阬而盡沸,噎濉水而不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欃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