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腹式呼吸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fù shì hū x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ù shì hū xī
解釋:
由橫膈膜的伸縮而起的呼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腹式呼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bdominal Breathing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理學名詞。所謂腹式呼吸是空氣進出肺部,以橫膈膜升降為主的呼吸方法。橫膈膜收縮下降,使腹部周圍的肌肉(腹肌群)鬆弛,腹壁向前膨脹。胸腔容積增加,聲帶開放,空氣導入肺內,吸入空氣產生某程度的腹壓,故有空氣進入腹中之感。橫膈膜弛緩上升,腹壓減少,腹壁內縮,胸腔容積減少,則形成呼氣。因此吸氣腹部前出,呼氣腹部內縮的呼吸型式稱之為腹式呼吸,或稱橫膈膜呼吸。此呼吸型式呼吸壓的變化影響到胸、腹兩腔,可促進兩腔臟器的血液循環,靜脈回流,使身體活動順利進行。此呼吸法力學性效率較胸式呼吸佳,進行得宜,可放鬆上半身肌肉並增加柔軟性,有助益於舞者的舞技進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腹式呼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