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臺灣櫛眼鰕虎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臺灣櫛眼鰕虎
英文名: Ctenogobiops formosa
描述: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11;臀鰭:Ⅰ, 11;胸鰭:19;腹鰭Ⅰ, 5;尾鰭2+18+3。縱列鱗 45~49。橫列鱗 12~13。背鰭前鱗0。體延長,前呈圓筒型,後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4.2~5.15倍;為頭長的3.0~3.25倍。第一背鰭較第二背鰭略高,硬棘皆無絲狀延長,長度短於頭長,標準體長為棘長的4.3~5.8倍;尾鰭長圓形,約等於頭長,標準體長為尾鰭長的3.2~3.6倍;兩腹鰭癒合,但基部無膜蓋,故不形成吸盤狀,末端可延長至肛門位置。頭、體呈淺棕色,背部色較深,體側共具3縱行暗褐色圓斑,最上方的縱行圓斑從項部沿體背部排列,具10~12小斑;最下行的圓斑最大,位於體側中部,具4個卵圓形大斑和其後3個小斑,最後面的小斑位於尾鰭基處。吻背無V型條紋;在眼後方至背鰭前方區還具一列藍色小斑。在頰部還有2縱行黑褐色狹帶,第一條位於口角後方,其上還有一條平行和短的條紋。背鰭淺色;臀鰭透明;胸鰭基部下方具一個白色卵圓斑;腹鰭透明,中部棕褐色;尾鰭透明,下方1/3處具許多細黑斑。(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分布:
分布於臺灣南部的特有種。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