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氯氣中毒 - 教育百科
ˋ
ˋ
ˋ
ˊ
  • 漢語拼音 lǜ qì zhòng d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ǜ qì zhòng dú
解釋:
由於呼吸道黏膜或皮膚受到氯氣侵蝕而造成中毒。有梗塞、咳嗽、流淚、劇烈頭痛和上腹部疼痛等症狀,若濃度超過百萬分之四十,還可能發生肺水腫的現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氯氣中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lorine Gas Poisoning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氯氣帶黃綠色,刺激味,用於金屬處理,供水及游泳池消毒等。亦為眼、呼吸道及皮膚之刺激物。0.2-16ppm的濃度即可刺激黏膜,7到8ppm即刺激眼部,15ppm即刺激喉部,30ppm即引起咳嗽,1000ppm則足以致死。長期低濃度接觸,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氣喘及肺水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氯氣中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