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盪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ˇㄉㄧˊㄖㄨˊ:「ㄉㄤˋㄉㄧˊ」、「ㄉㄤˋㄎㄡˇ」。
  2. ㄑㄧㄥㄔㄨˊㄙㄠˇㄐㄧㄥˋㄖㄨˊ:「ㄉㄤˋㄔㄨˊ」。
  3. ㄧㄠˊㄉㄨㄥˋㄖㄨˊ:「ㄉㄤˋㄧㄤˋ」、「ㄉㄤˋㄓㄡ」、「ㄧㄠˊㄉㄤˋ」、「ㄉㄤˋㄑㄧㄡㄑㄧㄢ」。
  4. ㄒㄧㄢˊㄍㄨㄤˋㄖㄨˊ:「ㄧㄡˊㄉㄤˋ」、「ㄒㄧㄢˊㄉㄤˋ」。
  5. ㄉㄤˋㄉㄤˋㄍㄨㄤˇㄉㄚˋㄎㄨㄥㄎㄨㄤˋ˙ㄉㄜㄧㄤˋ˙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ng
解釋:
  1. 擺動、搖動。
    【例】搖盪、飄盪、盪鞦韆 ◎
  2. 閒逛。
    【例】遊盪、晃盪、閒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ng
解釋:
[動]
1.洗滌、洗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習若自然,卒難洗盪。」明.張岱〈岱志〉:「江北地土,其中多有千巖萬壑,特無九年洪水為之盪滌漱剔,一出其真面目耳。」
2.掃除、掃蕩。《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西盪河源,東澹海漘。」《宋書.卷七七.顏師伯傳》:「苟思達、龐孟虯等又追虜至杜梁,虜眾多,四面俱合,平面參軍童太壹及苟思達等並單騎出盪,應手披靡。」
3.擺動、搖動。如:「盪舟」、「盪鞦韆」。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詩一○首之二:「帳裡春風盪,簷前還燕拂。」
4.交替、推移。《易經.繫辭上》:「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用清水稍微清洗一下。
音讀: t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