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臨界狀況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itical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核反應中(核武或核反應器),指分裂的中子產率(neutron yield,每一核分裂放出的平均分裂中子數)等於損失、消耗(吸收產生核分裂)、或逸失的中子,恰可自我維持連鎖反應的程度。低於及高於這狀況,則分別稱為次臨界(subcriticality)及超臨界(supercriticality)。對可裂材料言,達成臨界反應所須最少的質量為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最小的尺寸為臨界尺寸(critical size)。在處理可裂材料時產生臨界反應(如反應器控制失靈),通常意味著會產生危險程度的中子、γ、及熱輻射等,稱為臨界事件(criticality incident or excursion)。適當設計可裂材料容器以防中子滋生失控,控制臨界的方法有濃度限制、幾何限制、質量限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臨界狀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