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霑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ㄩ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zhā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n
解釋:
  1. 浸漬、沾溼。
    【例】霑濡、霑衣、霑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n
解釋:
[動]
1.浸溼、沾溼。同「沾」。《文選.江淹.恨賦》:「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霑衿。」
2.比喻受人恩惠。如:「霑恩」、「法雨均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雨水浸潤。《說文解字.雨部》:「霑,雨也。」唐.韓偓〈春盡日〉詩:「樹頭初日照西簷,樹底蔫花夜雨霑。」宋.蔡襄〈祭神文〉:「澍雨成潦,農畝霑洽。」

2. 浸溼、沾溼。同「沾」。《廣韻.平聲.鹽韻》:「霑,霑濕也。」南朝梁.江淹〈恨賦〉:「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霑衿。」《國語.齊語》:「霑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3. 比喻受人恩惠、得到好處。如:「法雨均霑」。唐.吳融〈送廣利大師東歸〉詩:「紫殿久霑恩,東歸過海門。」《三國演義》第九一回:「我當奏之天子,使爾等各家盡霑恩露,年給衣糧,月賜廩祿。」

注音: ㄓ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