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泥版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魯玲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泥版書是古代中東地區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製成的最原始的一種圖書。約在西元前3世紀開始。其製作方法是:用黏土製成每塊重約1,000克的軟泥板,然後用斜尖的木製筆在軟泥上刻畫文字,文字刻畫之後放在陽光下曬乾,再放入火中烘烤。一部泥版書包括若干塊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帶有標記可容納這些泥版的容器。木架是其中的一種容器,泥版按順序放在木架上供人使用。
  19世紀中葉,英國人萊亞德(Austin Henry Layard, 1817-1894)在亞述巴撥王宮遺址首先發掘出這種泥版書,之後在巴比倫、拉格什、烏爾、瑪里等古城廢墟中亦有大量發現;且至今仍不斷出土。
  已發現的泥版書內容涉及:法典、條文、外交文書、經濟文件、契約、債務清單、法庭裁判記錄,以及文學作品、天文資料、宗教典籍等。其中與法律有關的內容約占3/4。這些文獻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和西亞等地歷史的重要原始材料。
  泥版書的製造與使用延續至西元1世紀,後被羊皮書取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泥版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