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渡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ˋㄘˇㄢˋㄉㄠˋㄅㄧˇㄢˋㄖㄨˊ:「ㄉㄨˋㄏㄜˊ」、「ㄉㄨˋㄏㄞˇ」、「ㄏㄥˊㄉㄨˋ」、「ㄊㄡㄉㄨˋ」。
  2. ㄗㄨㄛˋㄔㄨㄢˊㄍㄨㄛˋㄏㄜˊ˙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ㄉㄨˋㄎㄡˇ」、「ㄐㄧㄣㄉㄨˋ」。
  3. ㄩㄝˋㄍㄨㄛˋㄊㄨㄥㄍㄨㄛˋㄖㄨˊ:「ㄍㄨㄥˋㄉㄨˋㄋㄢˊㄍㄨㄢ」、「ㄍㄨㄛˋㄉㄨˋㄕˊㄑㄧˊ」。
  4. ㄧˊㄓㄨㄢˇㄖㄨˊ:「ㄧㄣˇㄉㄨˋ」、「ㄖㄤˋㄉ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行經水面由此岸到彼岸。
    【例】渡河、渡海
  2. 通過、經歷。
    【例】渡過難關
  3. 轉手、交付。
    【例】引渡、讓渡
  4. 有船隻擺渡可供人上下船的地方。
    【例】渡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過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河」、「渡海」。唐.李華〈弔古戰場文〉:「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2.通過、跨越。如:「渡過難關」。《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宋.蘇軾〈梅花〉詩二首之一:「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渡關山。」
3.交付、轉手。如:「引渡」、「讓渡」。
[名]
坐船過河的地方。《晉書.卷三四.杜預傳》:「預又以孟津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河橋于富平津。」唐.王維〈歸嵩山作〉詩:「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ō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由此岸到彼岸。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