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洲牛蛙 - 教育百科
美 | |
洲 | |
牛 | |
蛙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美洲牛蛙 |
英文名: | Lithobates catesbeianus |
描述: 牠的長相不像牛,但叫聲如牛,所以稱之為牛蛙。牠們的身體綠色有黑色斑點,頭部的顳褶及鼓膜明顯。雄蛙的鼓膜比雌蛙大,而且比眼睛還大,可藉此特徵分辨雌雄。牠們的體型壯碩,體長約11至20公分,而且有很強的領域性,經常捕食比牠小的青蛙,是青蛙家族裡的暴龍。繁殖期在春夏兩季,雄蛙有單一外鳴囊,經常坐在水邊淺水域或浮在水面鳴叫。牠們有驚人的繁殖力,每次產卵6000-40000粒,卵徑長約1.2-1.5mm成片漂浮在水面上;牠們的壽命可長達16年,所以一生可產卵數十萬顆。曾有紀錄過一隻體長約17.8公分的母蛙,一次產卵約47000顆。蝌蚪體型巨大,背部及尾部有許多黑斑,全長可達12至15公分,並會捕食其他小型的蝌蚪。牠們是由於養殖的關係,在1951年從美國引進台灣,現在市場上能買到及生物實驗用的大型青蛙大多是牛蛙。最近有些個體因管理不善逃逸而到野外,有些因信仰因素被放生到野外,造成台灣本土蛙類族群生存的一大威脅。 |
|
分布: 原產於北美的東部,所以又稱為北美大牛蛙。因為具有食用價值,被引入許多地區及國家,包括美國西岸、西印度群島、台灣、中國、日本等地,名列世界一百大外來種之一。 |
|
作者: | 楊懿如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