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斑腔海膽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斑腔海膽Coelopleurus maculatus,屬於皇冠海膽目Arbacioida,皇冠海膽科Arbaciidae,分布在水深70~360公尺泥沙底質的深海。斑腔海膽為雜食性,依照殼的寬度區分,本種是屬於中小型的海膽,通常為2~4公分。步帶與間步帶同寬,除了上部1~2個瘤明顯較小外,其他大瘤與瘤輪非常大。在頂系(apical system)生殖板的內部完全凸起形成環狀,圍繞著圍肛部。有4個大肛板突出朝向肛部開口,每個肛板中間還有1個小瘤。圍口部每一對口板緊鄰著,口板上含有叉棘的小瘤。此種海膽的大棘非常細長,且在棘的基部,有長的環狀物包覆著,下部的大棘朝向較水平的方向,上部大棘直立與殼表面接近垂直,棘的剖面成三角形。大棘整體的底色是黃綠色或白色,在表面很漂亮的分布了明亮的紅色片段,棘頂端一律是白色。反口面的小棘是棒狀,沿著光禿禿區域的小棘非常短,末端明顯較粗。斑腔海膽通常在間步帶較平坦的中間區是呈紫色或白色,而側翼則是深紅色。裸殼的顏色通常是白色或淡淡的黃綠色,而裸露的間步帶區域則是與活體時顏色一樣的,圍肛板的頂部是粉紅色的。 斑腔海膽在日本海域分布於相模灣至九州、朝鮮海峽。本種在台灣的分布,則主要出現在100~300公尺水深的泥沙底海域,西南部的屏東東港及東北角的宜蘭大溪漁市的下雜魚堆中,經常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
知識 1:
殼狀(Test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斑腔海膽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皇冠海膽科
棲所環境: 泥質底
拉丁種小名: maculatus
拉丁屬名: Coelopleurus
中文綱名: 海膽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Arbaci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分布深度: 50~100m淺海區 III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日本四周海域
台灣分布地點: 台灣四周海域
中文目名: 皇冠海膽目
拉丁目名: Arbacioida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斑腔海膽
英文名: Coelopleurus maculatus
描述:
斑腔海膽Coelopleurus maculatus,屬於皇冠海膽目Arbacioida,皇冠海膽科Arbaciidae,分布在水深70~360公尺泥沙底質的深海。斑腔海膽為雜食性,依照殼的寬度區分,本種是屬於中小型的海膽,通常為2~4公分。步帶與間步帶同寬,除了上部1~2個瘤明顯較小外,其他大瘤與瘤輪非常大。在頂系(apical system)生殖板的內部完全凸起形成環狀,圍繞著圍肛部。有4個大肛板突出朝向肛部開口,每個肛板中間還有1個小瘤。圍口部每一對口板緊鄰著,口板上含有叉棘的小瘤。此種海膽的大棘非常細長,且在棘的基部,有長的環狀物包覆著,下部的大棘朝向較水平的方向,上部大棘直立與殼表面接近垂直,棘的剖面成三角形。大棘整體的底色是黃綠色或白色,在表面很漂亮的分布了明亮的紅色片段,棘頂端一律是白色。反口面的小棘是棒狀,沿著光禿禿區域的小棘非常短,末端明顯較粗。斑腔海膽通常在間步帶較平坦的中間區是呈紫色或白色,而側翼則是深紅色。裸殼的顏色通常是白色或淡淡的黃綠色,而裸露的間步帶區域則是與活體時顏色一樣的,圍肛板的頂部是粉紅色的。

分布:
斑腔海膽在日本海域分布於相模灣至九州、朝鮮海峽。本種在台灣的分布,則主要出現在100~300公尺水深的泥沙底海域,西南部的屏東東港及東北角的宜蘭大溪漁市的下雜魚堆中,經常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
作者: 李坤瑄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