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湧浪 - 教育百科
湧 | |
浪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well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海岸觀察到由外海傳入,規則起伏,且波峰及波谷排列分明的長週期海浪,其週期大多介於8至12秒之間。湧浪的產生是因波浪由外海產生後,經過長距離的傳送,接近海岸時速度較快的海浪成波群出現,因此波谷及波峰排列整齊。由於湧浪進入淺水區的破浪高度較一般風浪大,且常發生於颱風來臨前海邊天氣萬里無雲時,因此常對於海邊遊客的安全造成威脅。相對於湧浪,如暴風系統離岸的距離較近,海面波峰波谷交錯縱橫,起伏不規則之稱為暴浪(storm wav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湧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hydraulic bore |
作者: | 許銘熙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湧浪為自由液面上一移動波前(參見 wave front)之運動現象。湧浪波前之波降面為一劇烈之水面高程變化,在波降面有激烈之渦流運動,為一移動性之水躍。通常湧浪之形成是由於水位或流量之突然變化所引起的。湧浪之現象常發生在閘門突關,潰壩或潮湧等處。 湧浪一般可分為正湧浪與負湧浪。正湧浪指當湧浪經過時,其水深增加;負湧浪指水深下降。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湧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