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源的稀有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arcity of Resources
作者: 蓋浙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源的稀有性即資源的不足,亦即指自然資源不敷使用。經濟學家所謂自然資源,如水利、礦產、石油、森林以及土地等可以開採利用的資源。由於人口不斷地增加,以及人類對資源過度的使用,使地球上可以開發的資源,在經年累月使用下愈來愈少。但是嚴重的問題是,資源有限,慾望卻無窮。如何使有限的資源,滿足人類無窮的慾望,是當前各國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要想解決這個難題,經濟學家重視資源的分配問題,也就是說,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用途上,所以必須要研訂資源分配的優先順序以及如何作變更及取捨,以滿足目前及未來的無窮慾望。
  資源稀有性的觀念運用在教育上,是指可以分配到的教育資源(指人力及物力)有限,但是教育的需求(如量的擴充及質的改善)卻是無窮。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使各級各類教育都能夠均衡的發展,乃成為要務。教育發展應該有所取捨及訂定優先順序,也就是教育資源達成重分配的效果,才能滿足各級教育的慾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源的稀有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