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色性 - 教育百科
演 | |
色 | |
性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lor rendering index (CRI) |
作者: | 周遵儒 |
日期: | 2012年10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演色性是評估照明光源品質好壞的依據,或稱為演色性指數。由國際照明協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簡稱CIE)所定義,定義中將自然界裡的太陽光視為最佳的照明品質,也就是說,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能呈現出令人賞心悅目的顏色。因此,演色性愈高,表示物體在該照明光源下顯示的顏色與在太陽光照射下的顏色愈接近;演色性愈低,表示物體在該照明光源下顯示顏色與太陽光照射下的顏色偏離愈遠。 為了使演色性的評估能更容易計算,國際照明協會將演色性量化為0至100的數值,當演色性指數為100時,代表光源品質是最好的,也就是與太陽光近乎相同;當演色性指數為0時,代表光源品質最差,與太陽光差異甚大。 演色性的評估方式是利用國際照明協會,在1995年訂定Munsell中八個低飽和度、幾乎涵蓋所有色相的顏色作為標準色樣(如表1)的基礎,再以該光源照射,經由測量得知該光源的色溫 ,透過公式1計算出此光源下與同色溫的日光光源照射下八種顏色的接近程度Ri。並取此八個顏色的Ri數值,計算其平均,即可得到該照明光的演色性,如公式2。(公式1) 其中, 為顏色樣本在同色溫日光參考光源光與待測光下的色彩差異程度。(公式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演色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