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埔地 - 教育百科
潮 | |
埔 | |
地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idal Flat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俗稱海埔地。在海岸地帶寬廣而坡度平緩的灘地,高程介於高潮線及低潮線之間,底質可為泥質沉積物或砂質沉積物,潮埔地最容易發育在波浪能量較低而潮差較高的地區,在台灣西部台中至雲林海岸因潮差高於2公尺,而早期又有河川沉積物源源不斷的供應,因此生成良好的潮埔地,底質主要為泥,向外海延伸可達四公里。潮埔地近陸側較高的地區只有在每月大潮或暴潮發生時才會被海水覆蓋,因此在熱帶地區常發育有紅樹林沼澤;也有其他的藻類出現。 潮埔地中普遍有平行海岸的潮溝(tidal channel),潮溝中的沉積物最粗,而近陸側的地區沉積物最細,往海側沉積物漸變粗,這主要是由於近陸側的潮埔地不易受波浪影響,暴露於空氣中的時間又比較久,泥質沉積物有足夠的時間產生固結作用。而受到潮流的影響,潮埔地上常出現波痕(ripple)。 由於潮埔地具有特殊性,每天有不斷更替的乾濕期,溫度及潮流速度也不斷的改變,因此其族群也有特殊的組成。在潮埔地生長的生物種類並不多,但生物總質量(biomass)及生產力卻相當高,大部分生物為生長在沈積物中有外殼保護的動物如螃蟹或貝類,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 潮浦地由於地勢平緩,面積廣大,因此常成為土地開發的對象,在台灣台中港、彰濱工業區、雲林麥寮的六輕工業區都是在潮埔地上進行填海造陸工程所開發而成的。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潮埔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