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茅塞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máo s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o sè
解釋:
  1. 比喻知識未開,思路不通。語出《孟子.盡心下》。
    【例】茅塞頓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茅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o sè
解釋:
茅草塞山徑。語出《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後比喻知識未開,思路不通。《西遊記》第三六回:「長老聞得,亦開茅塞。正是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生即是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茅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雪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茅塞」語出〔孟子‧盡心下〕;孟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這是孟子告誡學生高子的話;孟子認為只要人心稍有怠惰,就很容易昏昧糊塗而迷失本性,如同山間若有人常常走過,便自然成為道路,如果無人走動,便會雜草叢生,又把形成的道路塞滿,無法通行了。引申起來,是指人的仁義之道、理義之心,必須時時警惕謹守,不可稍有怠惰。就如另一種話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茅塞這個名詞後來用以指讀書學道不通的,說是「茅塞胸中」;而聽到一些至理名言的,則說:使我「頓開茅塞」,都是從孟子的話衍生出來的。現在心理學中所說的效果律,用則進、不用則退,恰和孟子的說法近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茅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