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橐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tu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ó
解釋:
[名]
1.袋子。如:「囊橐充盈」。《詩經.大雅.公劉》:「迺裹餱糧,于橐于囊。」《戰國策.秦策一》:「負書擔橐。」
2.古代冶煉時,用於鼓風的器具,即風箱。《淮南子.本經》:「鼓橐吹埵,以銷銅鐵。」漢.高誘.注:「橐,冶鑪排橐也。」三國魏.曹丕〈劍銘〉:「五色充鑪,巨橐自鼓。」
[動]
用袋子裝藏。漢.王充《論衡.書虛》:「吳王夫差殺伍子胥,煮之於鑊,乃以鴟夷橐投之於江。」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許四山藏乳彝》:「掘之,得一銅器……乃橐以入城。」
[擬]
參見「橐橐」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將某物裝入某袋類之中。
  2. [[名] ] 袋子。
音讀: lo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套某物在頭上。
音讀: la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