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斑點照相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eckle photography
作者: 錢志回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又稱為單光束斑點干涉法;主要是利用同調光(如雷射光)照射物體,藉由物體表面高低起伏,使反射或散射的光,彼此間形成光程差,而在空間形成建設性或破壞性干涉,這種現象稱為斑點場。如將物體變形前及變形後的斑點場同時用底片記錄下來,則底片上將會有一群疊合交錯的斑點,由於此組斑點會形成無數個隙縫孔徑,當重建光照到此張底片時,我們會往屏幕上看到如楊氏干涉實驗中的干涉條紋,利用這些條紋就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變形量,此種方法即為斑點照相術。
  此種安排方式,對面外位移量的量測較不敏銳,不但本身是一種非破壞檢測方法,且設備簡易,防震要求也不高,故是一種量測利器。此法本身對面上變形量的量測非常敏銳,其量測範圍大約在10~700μm之間,乃介於全像干涉術與傳統疊放干涉術之間。
  如同時利用錯離焦距(misfocus)技巧可得其位移導數,並可量測物體平面振動大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斑點照相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