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鏡蛇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ǎn jìng shé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眼鏡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ǎn jìng shé |
解釋:
動物名。爬蟲類有鱗目。長四、五尺,頸部有一對有白邊黑心的環狀斑紋,形如眼睛。背褐色,腹青白色,毒牙有溝,可注毒液,怒則頸膨大,昂首直立,晝伏夜出。俗稱為「飯匙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眼鏡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棲息於山區或農墾地。於白天活動為主,天氣悶熱時改為黃昏活動,攻擊性強,又具有強烈的毒性,能致人於死,需小心因應。以魚類、蛙、蟾蜍、蜥蜴、蛇、鳥、鳥蛋和鼠類為食。於5月左右交配,而在夏季產卵,每窩可產7-25枚,約1.5-2個月孵化,仔蛇全長約20公分,雌蛇有護蛋的行為。 |
|
知識 1: 強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眼鏡蛇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中文屬名: | 眼鏡蛇屬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爬蟲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蝙蝠蛇科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屬名: | Naja |
中文綱名: | 爬蟲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分布海拔高度: | 0~500公尺 |
拉丁科名: | Elap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a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爬蟲類 |
拉丁亞目名: | Serpentes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中國大陸 |
中文亞目名: | 蛇亞目 |
中文目名: | 有鱗目 |
拉丁目名: | Squamata |
拉丁綱名: | Reptili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眼鏡蛇 |
英文名: | Naja atra |
描述: 眼鏡蛇是一種大型的蛇類,最大全長可達2公尺,體背主要為黑色,其上有一些細的灰白色環紋,尤其以頸部的紋較寬而明顯。眼鏡蛇易受激怒而將前身昂起,頸部並擴張成前後扁平狀,此時頸背部的白色環紋更為明顯,常呈眼鏡狀,故有眼鏡蛇之稱。眼鏡蛇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大約在1月左右交配,而後在夏季產卵,每窩可產下卵7到25枚,約1個半月至2個月便可孵化,初生仔蛇全長約20公分,雌蛇會有護蛋的行為。 |
|
分布: 眼鏡蛇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10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以及馬祖,此外,在中南半島和中國南部地區也有其分布。 |
|
作者: | 王緒昂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