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以父為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ther as Educator
作者: 馮朝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以父為師」是伊拉斯慕士(Desiderius Erasmus)的主張;伊氏在〔男童的博雅教育〕(On the Liberal Education of Boys)這一篇論述中,強調兒童早年教育的重要;同時指出教育與社會的關聯,認為教育是一件社會與個人都應關心的事務。關於這一點,伊拉斯慕士的看法是,一方面強調父母對於社會的義務,他對所有的父親說道:「你的孩子不只為你而生,而是為了你的國家而生;不只為你的國家而生,而是為了上帝而生。」因此,他認為正確的教育基礎,應是兒童自家庭及父母當中所得到的訓練。另一方面,他也主張國家及教育有提升教育的義務,也就是訓練老師有足夠的能力,去教育年輕人。在他的判斷中,當時所謂學校的缺點,事實上就是老師愈來愈沒有能力從事教育,並且缺少工作上必須的訓練,這種現象必須加以補救。整體而言,他似乎較強調國家的責任,認為教育是政府的義務,就如同指揮軍隊一般。既然有強迫國家去組織軍隊的必要,那麼也有引導國家去組織教育的必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以父為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