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生植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ù shēng zhí wù |
解釋:
附著在岩壁、枯木或他種植物之植株上,但不從其所附生之植物體內吸收其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也稱為「著生植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附生植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piphytes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長在宿主植物體上的綠色維管束植物或非維管束植物。自己能營光合作用,不需要從宿主植物中吸取養料,而只是依靠宿主植物作為生長的地方,可分為非維管束附生植物和維管束附生植物,前者如地衣、藻類、苔蘚等;後者包括種子植物和蕨類。熱帶和亞熱帶森林的樹幹和枝椏上附生植物很多,因為那裏高溫和濕潤的環境最適宜於附生植物的生長。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附生植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