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牽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ㄚㄧㄣˇㄖㄨˊ:「ㄑㄧㄢㄉㄨㄥˋ」、「ㄑㄧㄢㄧㄣˇ」、「ㄑㄧㄢㄕㄡˇ」、「ㄑㄧㄢㄧˋㄈㄚˇㄦˊㄉㄨㄥˋㄑㄩㄢˊㄕㄣ」。
  2. ㄐㄩㄕㄨˋㄒㄧㄢˋㄓˋㄖㄨˊ:「ㄑㄧㄢㄓˋ」、「ㄑㄧㄢㄅㄢˋ」。
  3. ㄌㄧㄢˊㄌㄟˋㄊㄨㄛㄌㄟˋㄖㄨˊ:「ㄑㄧㄢㄌㄧㄢˊ」、「ㄑㄧㄢㄔㄜˇ」、「ㄑㄧㄢㄌㄟˋ」、「ㄑㄧㄢㄕㄜˋ」。
  4. ㄍㄨㄚˋㄋㄧㄢˋㄅㄨˊㄈㄤˋㄒㄧㄣㄖㄨˊ:「ㄑㄧㄢㄍㄨㄚˋ」、「ㄑㄧㄢㄋㄧㄢˋ」、「ㄑㄧㄢㄔㄤˊㄍㄨㄚˋㄉㄨˋ」。
  5. ㄑㄧㄢㄋㄧㄡˊㄏㄨㄚㄧˋㄓㄨㄥˇㄘㄠˇㄅㄣˇㄓˊㄨˋㄒㄧㄚˋㄖˋㄗㄠˇㄔㄣˊㄎㄞㄏㄨㄚㄓㄨㄥㄨˇㄉㄧㄠㄒㄧㄝˋ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ㄌㄚˇㄅㄚㄧㄡˇㄏㄨㄥˊㄗˇㄉㄥˇㄙ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1. 拉、挽、引領。
    【例】牽手、牽動、順手牽羊 ◎
  2. 連累、繫念。
    【例】牽涉、牽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動]
1.拉、挽引。如:「牽手」、「順手牽羊」。《孟子.梁惠王上》:「有牽牛過堂下者。」唐.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于雲霄。」
2.拘束、受制。如:「牽制」、「拘牽」。《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不牽於勢。」《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此二國豈拘於俗,牽於世,繫奇偏之辭哉?」
3.連帶、涉及。如:「牽涉」、「牽連」。唐.元稹《鶯鶯傳》:「長安行樂之地,觸緒牽情。」唐.韋嗣立〈省刑罰疏〉:「楊豫之後,刑獄漸興,用法之伍,務於窮竟,連坐相牽,數年不絕。」
[名]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牽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攜、拉。
  2. [[動] ] 拉線安裝。
  3. [[動] ] 引導、帶領。
  4. [[動] ] 使有關聯。
  5. [[動] ] 說話東拉西扯。
  6. [[動] ] 買車。
音讀: khia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