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犒軍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kào jū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ào jūn
解釋:
以酒食或其他方式慰勞軍隊,以提振士氣。《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稱奉詔將兵攻伐黃巢,令具糧食犒軍。」《三國演義》第四五回:「令糜竺至東吳,以犒軍為名,探聽虛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犒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放頭旗之後,一連三天進行「犒軍」,亦即犒賞即將隨同媽祖南下的兵馬。信徒會在家中準備飯菜,傍晚時用扁擔挑來,到廟中祭拜這些兵馬。居住在遠地或家中供奉媽祖者,也可以在家中祭拜。這三天期間,要隨香的信徒(亦即「香燈腳」)也會進行沐浴齋戒。
知識 1: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犒軍
分類: 歲時祭儀與廟會活動:白沙屯媽祖遶境進香:犒軍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相似詞 勞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