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揜 - 教育百科
揜 |
|
- 部首 手
- 部首外筆畫 9畫
- 總筆畫 12畫
- 漢語拼音 y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ǎn |
解釋:
[動] 1.捕取。《文選.曹植.七啟》:「曳文狐,揜狡兔,捎鷫鷞,拂振鷺。」 2.遮蔽。通「掩」。《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唐.魏徵〈理獄聽諫疏〉:「此猶捕雀揜目,盜鐘而揜耳者,祇以取誚,將何益乎?」 3.奪。《淮南子.氾論》:「怯者夜見立表,以為鬼也;見寢石,以為虎也;懼揜其氣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捕取。《說文解字.手部》:「揜,自關以東取曰揜。」三國魏.曹植〈七啟〉:「曳文狐,揜狡兔,捎鷫鷞,拂振鷺。」 2. 奪取。《玉篇.手部》:「揜,取也。」《淮南子.氾論》:「怯者夜見立表,以為鬼也;見寢石,以為虎也;懼揜其氣也。」 3. 遮蔽。通「掩」。《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唐.魏徵〈理獄聽諫疏〉:「此猶捕雀揜目,盜鐘而揜耳者,祇以取誚,將何益乎?」 |
|
注音: | ㄧㄢ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揜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