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昂瑪突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ng Ma Tu
作者: 王玉英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為雲南少數民族之祭儀,即祭寨神;凡是村寨都有寨神林為寨神的住所,並視寨神為村社中最大的保護神,每年農曆十一月或二月間舉行祭祀,主持大典者需通過神判確定為主祭人,他是神意志的代表人,神與人之間的媒介,稱為「咪谷」或「普司」一至三年改選一次,其他備條件是兒女雙全,妻子健在,也沒有受過傷者,方可成為主祭人。在祭神當月,不得參加喪事、忌吃死的牛馬等,寨神祭一般選屬牛或龍日進行,一大早,家家踩糯米粑,每家需做一個大粑粑,再做一個小粑粑放在大粑粑上面,用拖盤端著朝寨神樹的方向祭獻。中午,在「咪谷」帶領下,趕著豬、提著鴨、抬著鍋盆等到寨神林中祭祀。先把豬鴨放在中間,象徵性地給予「淨身」,再行活祭,「咪谷」代為進行儀式過程,完畢後烹煮食用。「咪谷」在祭獻中,祈求寨神保佑寨民平安、豐收、興旺,然後全體祭祀者並向寨神磕頭以完成儀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昂瑪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