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瘩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疙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a
解釋:
參見「疙瘩」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語音)˙ㄉㄚ

「疙瘩」:

⑴ 皮膚上突起之皰塊顆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濟川才躺下去,頸脖子上就起了幾個大疙瘩,癢得難熬,一夜到亮,沒有好生睡。」亦作「疙」、「疙疸」。

⑵ 泛指圓形塊狀物。如:「冰疙瘩」、「麵疙瘩」。《三俠五義》第九一回:「舀上一瓢水,找出小米麵,做了一碗熱騰騰的白水小米麵的疙瘩湯,端到小姐面前。」

⑶ 繩結。如:「在這條繩子上打個疙瘩。」

⑷ 比喻不通暢之文字。如:「文章中有些疙瘩。」

⑸ 比喻難解之麻煩或心中之鬱結。《儒林外史》第三○回:「又說到他娶了五太太的這些疙瘩事,杜慎卿大笑了一番。」《官場現形記》第六回:「撫院來的三月個頭裡,這協臺得著了文書,就是心下一個疙瘩。」亦作「疙搭」。

㈡(讀音)ㄉㄚˊ,˙ㄉㄚ之讀音。

注音: ㈠(語音)˙ㄉㄚ ㈡(讀音)ㄉ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