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āi tò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哀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āi tòng |
解釋:
哀傷悲痛。《後漢書.卷二○.祭遵傳》:「遵喪至河南縣,詔遺百官先會喪所,車駕素服臨之,望哭哀慟。」《梁書.卷四七.孝行傳.滕曇恭傳》:「每至忌日,思慕不自堪,晝夜哀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哀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Lamentation |
作者: | 陳勝美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是一支出自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編舞和服裝設計的獨舞。採用高大宜(Zoltán Kodály)的音樂,1930年在紐約由葛蘭姆擔任演出。獨舞者全身藏在一塊具有伸縮性的布袋,只露出臉部和腳掌,自始至終都坐在板凳上,利用身體的形象表達受難者悲痛欲絕,孤寂難忍的傷慟。 |
|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田景遙譯《美國的舞蹈》1974、《瑪莎.葛蘭姆舞團演出節目單》1990。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哀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