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磨蝕,磨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brasion
作者: 郭鳳翕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係指一般材料之磨蝕或磨耗現象。材料因磨擦作用而產生的損耗現象複雜,故約可將其分成三類。固體與固體間之相互磨擦時,稱作磨耗(wear);使用砂紙、磨石等之研磨粒子或金屬粉末以及磨蝕粉末與細砂等磨擦材料時,稱作磨蝕(abrasion);由於液體作用所引起者,又稱作浸蝕。通常將以上三類,通稱磨耗或磨蝕。除掉浸蝕現象之外,單就磨耗而論,材料的這種耗損現象與磨擦作用有著密切的關係,磨擦生熱,使溫度上昇,給與磨耗很大的影響。所以磨耗是材料在磨擦動作之各式各樣顯現當中,微小細毛,密接轉移(transfer)、間隙(gap)以及因磨擦熱使溫度上昇作用等之綜合現象,因此磨擦作用與反動作,實在不能分開考量的。材料之耐磨性,在實用問題上,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對金屬與高分子材料(如橡膠、纖維、紡織品、塑膠等)的耐磨性(抵抗磨擦作用所產生之耗損的性能),應就考究適當的試驗方法,加以測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磨蝕,磨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