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竹蛇 - 教育百科
紅 | |
竹 | |
蛇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棲息於山區或開墾地。性溫馴。夜間活動,以鼠類等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於夏季產卵,每窩產5-7枚。 |
|
知識 1: 弱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紅竹蛇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中文屬名: | 鼠蛇屬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爬蟲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黃頷蛇科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屬名: | Elaphe |
中文綱名: | 爬蟲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科名: | Colubr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a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爬蟲類 |
拉丁亞種名: | nigrofasciata |
拉丁亞目名: | Serpentes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東南亞 |
台灣分布地點: | 綠島 |
中文亞目名: | 蛇亞目 |
中文目名: | 有鱗目 |
拉丁目名: | Squamata |
拉丁綱名: | Reptili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紅竹蛇 |
英文名: | 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us kawakamii |
描述: 紅竹蛇是一種中型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50公分,在紅或紅棕色的身體上,有數個規則分布的黑色寬環帶。在頭部,頭頂上有一條黑色縱帶,頭側面有黑色縱帶從瞳孔向後延伸至頸部的第一個環帶。出生幼體的身上,黑色的環帶最為明顯,而後,此一特徵隨著成長而逐漸模糊。紅竹蛇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於夏季產卵,每窩可產下卵3到7枚,初生仔蛇全長約33公分。 |
|
分布: 紅竹蛇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2000公尺以下之中低海拔地區。此外,亦分布於中國南部及貴州、寮國、越南北邊。 |
|
作者: | 王緒昂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Elaphe poryphyracea nigrofasciata (Cantor) |
|
形態: 中、小型蛇,體色紅、黑相間,其黑色環節在幼年時極深,惟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淡,背鱗列數為19列。 |
|
分布: 台灣、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 |
|
生態習性: 棲息於低海拔的次生林與丘陵開墾地,尚稱普遍,多於夜間活動。卵生,每窩可產卵10枚。 |
|
目: 有鱗目(Class Squmata) |
|
亞目: 蛇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
|
科: 黃頜蛇科(Family Colubr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紅竹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