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空氣組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ir Composi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乾燥空氣(Dry air)距地面數公里高度周圍主要成分有兩種氣體,一為氮氣佔總體積78.08%,其次為氧佔20.95%,氬氣0.934%,二氧化碳0.035%,氖氣1.818×10-3%,氦氣5.24×10-4%,氪氣1.14×10-4%,氙氣8.7×10-6%,但因自然或人為行為排放,隨年代或地區並含有其他有機或無機氣體,自然排放的氣體有甲烷,氧化亞氮(N2O),氨(NH3),二氧化硫(火山爆發所產生)等,人為排放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與其他碳氫化合物或懸浮微粒等,尤其人為排放中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或含氯化合物是造成工業國家酸雨之來源。在對流層上層約20-30公里,主要氣體尚有臭氧又稱臭氧屠,可保護地球不受到紫外線傷害(<220nm波長可被臭氧吸收),距地球高度約50公里至85公里之中介層(Mesosphere)受太陽短波輻射作用氣體成離子狀態主要離子氣體有O2+,NO+,更高空之熱層(Thermosphere)除了O2+,O+,NO+等離子外尚有原子態之O,H和N。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空氣組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