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白翎雀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i Ling Ch´üeh Wu
作者: 董錫玖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元代舞蹈。白翎雀生於烏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鳴,自得其樂,能制猛獸,猶善擒駕鵝。《白翎雀》是元代非常著名的《荅罕曲》,又名《白翎雀操雙手彈》,是用箏演奏的曲子。楊維禛《元宮詞》:「開國遺音樂府傳,白翎飛上十三弦,大金優諫關卿在,伊尹扶湯進劇篇」。據傳為元世祖忽必烈命伶人碩德閭作曲,以西河伶人火倪赤彈得最好,而女真的舞伎舞得輕盈美妙。元人張昱《白翎雀歌》:「西河伶人火倪赤,能以絲聲代禽臆。象牙指撥十三弦,宛轉繁音哀且急。女真處子舞進觴,團衫鞶帶分兩旁。玉纖羅袖柘枝體,要與雀聲相頡頏。朝彈暮彈《白翎雀》,貴人聽之以為樂」描述極為真實生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白翎雀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