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化劑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uī huà j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催化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uī huà jì |
解釋:
化學上指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不受化學變化影響,不被消耗的物質。通常加速反應速率者,稱為「正催化劑」;抑制、延緩化學反應者,稱為「負催化劑」(舊稱),即「抑制劑」。生物體內的催化劑通常稱為「酵素」或「酶」,而生物體外的其他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一般多為貴金屬系,並可再回收利用。也稱為「觸媒」。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催化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atalyst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化學反應中加入之物質,可改變化學反應之速率但本身不會有永久性的改變。對於簡單的反應,催化劑的效益如下: 1.增加反應速率;2.允許反應在較低溫下進行;3.允許反應在設想的壓力下進行;4.降低反應槽體積;5.增加某生成物的產量,亦即提高生成物的純度。重金屬中的鉑被認為是最佳的催化劑,其他的催化劑包括銅氧化物、鉻、釩、鎳、鈷等。這些催化劑均易受鹵素及硫的化合物、鋅、鉛、水銀及粒狀物的侵害。同時,在操作時,過高的溫度也會影響催化劑的效能。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催化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