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肢體學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rporeality
作者: 林亞婷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術名。此學說源於「corporeal」一字,意思指「具體的」、「實體的」。它與「精神上的」(spiritual)相反。由於長期以來,西方學術傳統強調一種心靈(mind)與肢體(body)之間的二元對立。而舞蹈因為屬於後者,所以一直被忽略。近十年來,由學術界開始流行起一股「肢體風」無論文學,美術,音樂,甚至醫學界,都重新對肢體產生了好奇感與新的體認,設法以肢體為主題,近一步了解其中與社會結合的奧妙。因為舞蹈剛好是以人體為表達工具與媒介的藝術,因此對舞蹈研究者而言,這種落實於人體與肢體的學風可喜可賀。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iverside)舞研所的美國舞蹈學者如蘇珊.福斯特(Susan Leigh Foster)等,就鼓吹這股新的學術方針,使舞蹈研究能對其他學術領域更有貢獻,提昇本科系在學術界的地位。
參照:
Susan Leigh Foster編,《Corporealities: dancing knowledge, culture and power》Routledge Press 199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肢體學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