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無水芒硝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在1826年由法國巴黎大學化學家L. J. Thenard所命名。易溶於水、硬度低、白色條痕、具鹹味,為其重要特徵。 硫酸鈉(Na2SO4)有五種不同的同質異象體(polymorphs,即成分相同,晶形不同),但只有無水芒硝是天然產出的。 自然界無水芒硝並不多見,通常以雙錐狀、板狀或柱狀晶體產出,偶而也會呈殼狀或花瓣狀。主要產於大陸乾燥地區的土壤表層或鹽湖中,常與其它蒸發鹽類礦物相伴共生。
知識 1:
螢光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無水芒硝
國外產地: 美國California的Searles Lake、Death Valley、Salton Sinks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硫酸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