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於菟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Yü T´u Wu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土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青海省的同仁縣一帶土族聚居區。據《左傳》記載,楚人稱虎為於菟。故該舞與古楚地風俗有一定關系。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日土族人民要隆重舉行祭祀山神的活動。屆時,必定要表演《於菟舞》。舞者為七名男子,面部及全身均用黑炭灰畫似虎頭及虎身的條紋圖案。在祭司(巫師)的主持下,由打擊樂伴奏,表演者合著鑼鼓的節奏表演。舞蹈以〈墊步〉、〈吸腿跳〉為基本動作,表現虎的威武凶猛,獸中之王的生動形象。從古至今,土族人民始終以這種傳統的形式,祈求能鎮妖驅邪,保佑人畜平安的願望。舞蹈節奏平穩、熱烈,多為2/4 拍。伴奏樂器用鑼、鼓、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於菟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