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薄板理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ory of plate
作者: 洪振發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分析薄平板受力後的力學現象,根據薄平板的特性及可能的應力與應變分佈狀況,取與板之上下兩平面等距離之面為參考面,稱為中間面(midplane或median plane)。由於板很薄,假設在中間面垂直線的板部分,其撓度w與彎曲轉角ψ與中間線上的w與ψ相同。與中間面平行之位移變化主要為彎曲現象與中間面距離成正比,即:
  令板在xy平面上,中間面的z座標為0,其位移為:
   uα(x, y, z)=zψα(x, y),α為x或y
   uz(x, y, z)=w(x, y)
  以此假設推展出來的板結構力學理論稱為薄板論。
  在xy面上之薄板承受側向負載p時,令板厚為h,板內的力平衡方程式為:
  
  式中,w為板的撓度;ψx為板中間面x方向的彎曲轉角;k為剪力係數,板剪力與平均剪應變的關係:
  
  此板理論中考慮到剪力對撓度的影響,又稱為板剪變形理論(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of plate)。此論理有人稱為Mindline板理論。
  板很薄與板塊的長與寬相比小太多,剪變形所佔的份量非常小,而可視為無剪變形,板中間面的斜率等於彎曲轉角,即:ψx=∂w / ∂x, ψy=∂w / ∂y。
  板的控制方程式可簡化成:
   ▽4w=p/D
  此種不考慮剪力對於撓度影響的板理論稱為古典薄板理論(classical plate theory)或克希荷夫板理論(Kirchhoff plate theory)。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薄板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