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藍舌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mon Blue-tongue Skink, Eastern Blue-tongue Skink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Tiliqua scincoides (White, 1790)
形態:
全長約36~56公分,尾長約為吻肛長的50~70%;具有1個大大的頭,身體成寬扁形,四肢短,尾部粗短,呈圓錐形,鱗片光滑呈覆瓦狀排列;舌頭藍色,體及尾的背面灰褐色,上有若干深色寬橫斑,腹面灰色或白色,有些個體還會帶點黃色調。
分布:
新幾內亞島,阿魯群島(Aru Is.)及澳洲北部、東部和東南部一帶。
生態習性:
由海邊的樹林到內陸草原都有牠們的蹤跡;日行性,地棲型,以昆蟲、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及植物的花、果等為食;卵胎生,每窩可產5~25隻幼體;本種因為四肢短小,當躲於草叢中時,常被誤認為是蛇而遭打死;本種有3個亞種,北部(T. s. scincoides)及東部 (T. s. intermedia)亞種產於澳洲,巨藍舌蜥(T. s. gigas)產於新幾內亞及阿魯群島一帶。
目:
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藍舌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