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蘆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ed Bunting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Emberiza schoeniclus
形態:
體長15.5~16.5公分。喙短小,灰褐色。雄鳥夏季時頭部、喉部黑色,喙基部至頸側有一條白色區塊。後頸與背部之間白色,背部為褐色、黑色交雜的斑塊。尾羽褐色,外側尾羽白色。胸部為白色底有褐色縱紋,腹部白色,腹側有縱紋。冬季時,頭部和喉部的黑色羽毛轉變成灰褐交雜。雌鳥喉部中央白色,兩側褐色,頭部褐色,有白色過眼線,背部顏色較淡。
分布:
共15亞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及非洲,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冬季時部分族群會遷徙至北非、伊朗和日本。
生態習性:
棲息環境為低海拔的草澤、蘆葦草原以及乾草原。成群活動,經常張縮其尾羽,露出白色的外緣,在濃密的草叢中,這樣可以作為對其他成員的明顯的訊號。由於很多地區都將溼地排水,改造成較乾燥的環境,棲地不斷的喪失,使得蘆鵐的族群數量一直持續減少,但是過去50年來,蘆鵐似乎已經逐漸適應較乾燥的環境,如灌叢地區、樹籬等。蘆鵐的喙型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很明顯的變化,在西伯利亞南部的蘆鵐喙小而尖,但是在中亞、西亞、蒙古西部和中國西北部的蘆鵐就有很粗厚像鸚鵡一樣的喙型。喙型的變異和當地的環境以及其冬季的食物有很大的關係。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鵐科(Family Emberiz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蘆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