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剴切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kǎi qi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ǎi qiè
解釋:
  1. 切中事理。
    【例】這篇社論指出社會上的種種弊病,無不剴切詳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剴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ǎi qiè
解釋:
1.切磋琢磨。指規過勸善。《書經.君奭》「祇若茲往,敬用治」句下唐.孔穎達.正義:「鄭云:『召公是時意說,周公恐其復不說,故依違託言民德,以剴切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百姓一面總要剴切曉諭,等到他們聚了眾,設或大小鬧點事情出來,那還了得嗎?」
2.切中事理。《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乃展盡底蘊,無所隱,凡二百餘奏,無不剴切當帝心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剴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