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周公 - 教育百科
zhōu gō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u gōng
解釋:
人名。(?~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也稱為「姬旦」、「周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周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即位,周公隨武王伐紂,既克殷,封於曲阜為魯公;不就,留佐武王。武王有疾,公乃告於太王、王季、文王,藏其策於金縢匱中。成王立,公攝政當國,管叔放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成王)。」公乃避居東都,作〔鴟鴞〕之詩以貽王,天大雷電以風,邦人大恐,王啟金縢之書,得公代武王之說,乃逆公歸。公營成周雒邑,遂國之,王賜天子禮樂,以褒公德。
  我國傳統有道統之說,近人陳立夫曾說:「堯法天以成其大,而以『允執厥中』傳諸舜;舜以大孝著稱,而以『人心惟危,道心(仁)惟微,惟精惟一(誠),允執厥中』傳諸禹;禹以至『誠』不息公而忘私之精神,使洪水平;湯執『中』;文、武施『仁』政於民,以示範於後世;周公為文武全才,外膺夷狄,內修禮樂(德教),為國家奠統一之基業;及孔子而集吾國文化之大成,以『誠』、『仁』、『中』、『行』為立教之中心,成為數千年來吾民族之道統。」所謂「道統」,即我民族生存之道;我民族向來均珍惜此一道統,使之發揚光大,此乃我國文化能一脈相傳永久生存,而其他文化多中途而斬的根本原因。故政統可斷,道統絕不可斷;士君子以衛道為天職,以身行道,為民表率。
  我國道統及文化,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脈相傳,而孔子集其大成;其中周公在道統中實居關鍵性的地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周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