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巨環尾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iant Spiny-tail Lizard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ordylus giganteus (Smith, 1844)
形態:
全長約20~35公分,最大不超過40公分,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身體強壯有力,四肢完整發達,尾長短於吻肛長,全身具發達的刺狀鱗片,尤以頭部後緣、後肢後緣及尾部的刺狀鱗片既長又大且彎曲,兩股部各有10~12個股孔;體背面黃色到暗褐色,並常有深色雲狀斑紋,頭側面、身體側面及腹部暗黃色。
分布:
南非。
生態習性:
本種為本屬中體型最大者,喜棲於半乾的大草原區,日行性,喜歡成群活動;曝晒時喜歡面對太陽,因此有「瞪日者」(Sungazer)之稱;地棲性,會於地下挖洞而居,洞穴最深約1公尺,長度約有1.8公尺,一個洞穴通常只住1隻蜥蜴,但雌蜥蜴有時會與幼蜥同穴,此外在冬天時有3種小型蛙類會利用牠們的洞穴冬眠;當捕食者進到牠們的洞穴時,牠們會將帶刺的尾部對著敵人揮舞,以趕走敵人,以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有時也會吃小型脊椎動物;繁殖期約於2~3月,卵胎生,每胎 1、2仔,幼體長約13~15公分。
目:
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
環尾蜥科(Family Cordylidae),Cordylids, Girdled Lizards, Spiny-tail Lizard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巨環尾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