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鳳蝶 - 教育百科
ˊ
ˋ
ˊ
  • 漢語拼音 huáng fèng di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ng fèng dié
解釋:
動物名。昆蟲綱麟翅目鳳蝶科。體呈深黃色,有黑色的直條紋。前翅黃底,具三列黑條紋。後翅外緣色黑,配以黃條紋。喜食胡蘿蔔、茴香等植物的嫩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黃鳳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黃鳳蝶 Papilio machaon sylvina 翅黃底黑斑,前、後翅邊緣各有一排藍色斑,並在藍斑末端有一紅斑,雌、雄蝶外形相似,但雄蝶色澤較明亮,且藍色帶斑較為狹窄。幼蟲的寄主植物為野當歸、台灣前胡等。雌蝶將卵產於葉背、嫩芽或花蕾,幼蟲孵化後棲息於葉面或花蕾,老熟幼蟲移至莖,化蛹於寄主附近物體上。成蟲主要發生期在 5~9 月間,喜訪花卻少見在溼地吸水,常在空曠草原或山頂附近出沒。分布於中部的中低海拔山區,為台灣特有亞種,另外在歐洲、非洲、亞洲及北美洲也有其他亞種分佈。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黃鳳蝶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屬名: 鳳蝶屬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科名: 鳳蝶科
中文亞科名: 鳳蝶亞科
中文族名: 鳳蝶族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種小名: machaon
拉丁族名: Papilionini
拉丁亞科名: Papilioninae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科名: Papilion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種名: sylvina
拉丁屬名: Papilio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歐洲
中文目名: 鱗翅目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拉丁綱名: Insect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黃鳳蝶
英文名: Papilio machaon sylvinus
描述:
中型鳳蝶。軀體底色黃色,背面黑褐色,腹部腹面有兩條黑褐色細縱線。後翅M3脈端有一細長尾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上有黃色條紋及斑點。前翅基部有一片散佈黃色鱗的暗色斑塊,後翅沿內緣有類似斑紋。後翅臀區有紅斑。翅腹面黃色紋較發達。
分布:
在臺灣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中、南部中海拔山地,數量稀少。其他亞種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向西可達歐洲大部分地區與非洲北部,向東可達北美洲阿拉斯加。
作者: 徐堉峰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