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子梯度 - 教育百科
質 | |
子 | |
梯 | |
度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oton Gradient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其定義為因氫離子(H+)之濃度不同所造成濃度的差異稱之。由於質子梯度的存在而有質子驅動力(protomotive force)的產生。在微生物學上可以在二個現象上發現,第一種是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通常會同時造成鈉離子梯度(sodium ion gradient),例如大腸桿菌(E. coli),其為了將氫離子送至體內而驅動鈉離子到體外,以達平衡。第二種是在能量(ATP)產生的過程中:有一個假說可以來解釋此一現象,稱為化學性滲透作用(chemiosmosis),由於微生物對物質的利用,在電子的傳遞過程中會有氫離子的產生,若以原核細胞(procaryote)為例,電子傳遞發生於細胞膜或其內膜上,由於攜帶H+及e-的氫攜帶者及僅攜帶e-的電子攜帶者排列位置的差異(氫攜帶者在內,電子攜帶者在外),而造成了細胞內之H+被送到細胞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細胞內外氫離子濃度的差異,形成質子梯度(細胞外pH下降),然後形成質子驅動力,驅動ATPase來催化ATP之生成反應。真核細胞的電子傳遞發生在粒腺體(mitochondria)及葉綠體(chloroplast)上,在粒腺體是行呼吸代謝,氫離子往外送,高濃度區在膜外產生,而葉綠體行光合作用,氫離子往內送,高濃度區在膜內,皆有質子梯度的產生,亦皆可以化學性滲透作用假說來描述。【L. M. Prescott, J.P. Harley and D.A. Klein, Microbiology, 3rd ed., 1996】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質子梯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