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公有物的悲劇(或共滅趨勢的悲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公有物是指任何人可以自由使用而不必付費的東西。當一塊土地是公有物,而且又具有經濟價值時,人們會去開發這塊土地,其結果是這塊土地很快的就會被破壞或不堪使用。在自由市場的制度下,當任何人都可以不必付費的使用一塊地時,如果你不多利用一點,那麼當別人多用一點時,你的競爭力便會削弱。或許一開始影響並不大,但競爭力下降的情況會愈來愈嚴重。因此每個人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不得不盡量多利用這塊土地,這樣的結果是使土地被破壞的速度愈來愈快。
  這種趨勢的悲劇性格在於:盡管當每個人都知道物資有耗盡的一天時,但是在競爭的過程中,為了免於被淘汰,又不得不去做破壞的工作,最後使得這個公有物不堪使用;做對的事卻會(或必擔很可能會)受到淘汰的懲罰,做大家在做的事又會耗盡公有物。(一個良好的生活秩序不應該讓做對的事情人受懲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從培養對公有物的基本尊重,不濫用公有物開始;建立付費制度,用這些所得來維持公有物,使其不致枯竭;並分配時間,在適當時間才准許使用公有物;或採取人類完全退出公有物政策,使其能按照自然規律生息,保持公物的完整;或者減少人口,將人數維持在這塊土地能承擔的人數範圍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公有物的悲劇(或共滅趨勢的悲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