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跧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qu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解釋:
[動]
1.踢。《說文解字.足部》:「跧,蹴也。」
2.踡曲、蹲伏。《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狡兔跧伏於柎側,猿狖攀椽而相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踩、踏。《說文解字.足部》:「跧,蹴也。」宋.羅泌《路史.卷一○.禪通紀.太昊紀上》:「華胥決履以跧之,意有所動。」

2. 踡曲、蹲伏。《說文解字.足部》:「跧,……一曰卑也,絭也。」清.段玉裁.注:「絭當為拳曲之拳。」《太平廣記.卷一○○.張無是》:「因行街中,夜鼓絕門閉,遂趨橋下而跧。」清.徐珂《清稗類鈔.風俗類.北人尚炕》:「北方居民,室中皆有大炕。入門,脫屨而登,跧坐於炕,夜則去之,即以薦臥具。」

注音: ㄑㄩ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