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七跳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ebensprung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德文字面上即「七跳」之意,此舞為2/4拍子的雙人舞。舞至某段落,男舞者需作七種跳躍動作,其中兩次足部跳躍、兩次帶及膝、兩次帶及肘、最後的跳躍以前額觸地;此時女伴單足觸地旋轉圍繞著他。跳舞時有詩詞伴唱。此舞起源於德國的西發里亞(Westphalia),當地有一種習俗,復活節時,男男女女圍繞著橡樹跳舞,橡樹周圍地上掘了七個坑,舞者每做一個跳躍動作,都期待能跳落在坑上。其他地區也有相似的舞蹈,如巴斯克(Basque)的《七躍舞》〔見Zazpi Jausiak〕;錫蘭的《七步咒》〔見Spell of Seven Steps〕;比利時與荷蘭的《七躍舞》〔見Zevensprong〕。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七跳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