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時辰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shí ch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chén
解釋:
  1. 古時將一天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兩小時為一段,稱為「時辰」。
    【例】老王和好友們喝茶聊天,常常一坐就好幾個時辰。
  2. 時候。
    【例】奶奶在鄉下住久了,清早只要聽到公雞啼叫,就知道是什麼時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時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chen
解釋:
1.將一天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段,此種兩小時為一時段,稱為「時辰」。《三國演義》第五九回:「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寨。」《老殘遊記》第一六回:「老殘蘸墨就寫,寫兩行,烘一烘,不過半個多時辰,信已寫好。」
2.時刻、時候。《西遊記》第四九回:「這等幹,只是忒費事,擔擱了時辰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就是因緣了,時辰未到,要早一日,也不能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時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時辰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時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î-sî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將一天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段,這種兩小時為一時段,稱為「時辰」。
  2. [[名] ] 時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時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時辰 相關客家語 時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