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砂礦床 - 教育百科
重 | |
砂 | |
礦 | |
床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lacer Deposit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近岸地區受波浪及潮汐作用下,沈積物中的各類礦物依其密度、外型與粒徑產生淘選及富集的現象,這些富集的重礦物(heavy mineral)常具有經濟價值,稱為重砂礦床。重砂礦床最容易在掃浪帶(wash zone)、沙壩(sand bar)和離岸流出口處形成,因為在此處的水流較急,常以紊流的型態出現,有利於不同密度礦物的淘選。陸棚區也可能會有重砂礦床的存在,這是因為在過去低海平面時,重礦物在當時的海岸富集成礦,後來因海水面快速上昇,礦床尚末被破壞,於是形成遺留礦床(relict deposit)出現在現今的陸棚。著名的重砂礦床所含有的具經濟價值的礦物為鑽石、金、鉑、鉻鐵礦、鈦鐵礦、磁鐵礦、金紅石、獨居石、錫石、鋯石與石榴子石等,台灣地區的重砂礦床以西南沿海的離岸沙洲,以及台南縣的馬沙溝海岸較具開採價值,在日據時代曾有鋯石的開採,西南沿海的海灘沙中的獨居石,含有放射線元素可供提煉核能原料,早期曾有開採計畫,但此一計畫後來中斷。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重砂礦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