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奈氏魟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奈氏魟
英文名: Dasyatis navarrae
描述:
體盤菱形,前緣斜直,與吻端約成50度;體盤寬比體盤長約大1.2-1.3倍。吻端稍突出,吻長約等於體盤長的1/4。眼小,稍突起;眼徑略小於噴水孔。口小,口前吻長比口寬大2.3-2.4倍。口底中央具顯著乳突3個,兩側各另具細小乳突1個。尾略短,尾長比體盤長大1.3-1.6倍;在尾刺後方的背側面具一稜脊,略小於尾刺長,而腹側面則有比較明顯延長的皮褶,約為體盤寬的0.41-0.42倍。幼體完全光滑。成體頭後至尾刺前具一列小棘緊密排列,尾基部近尾刺處具幾個較大棘,平扁延長而尖利,尾刺之後有許多細小棘;肩區兩側各具一縱列小棘;眼後具一群細小棘。體背側暗褐色,大者較深,體盤邊緣淺淡;眼前、眼下、噴水孔相接處、噴水孔外緣為橙黃色,胸鰭、腹鰭及尾基部之外緣亦為橙黃色;鰓裂鼻孔外側及泄殖腔邊緣為暗色;腹面近邊緣區橙黃色,中央區白色。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及臺灣北部海域等地。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