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鯗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ㄩ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xiǎ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g
解釋:
  1. 晒乾的魚。
    【例】鹹鯗、白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ng
解釋:
[名]
晒乾的魚。如:「鹹鯗」、「白鯗」。晉.王羲之〈雜帖五〉:「石首鯗食之,消瓜成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ú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魚乾。如:「鹹鯗」、「白鯗」。《廣韻.上聲.養韻》:「鯗,乾魚臘也。」晉.王羲之〈雜帖〉五:「石首鯗食之,消瓜成水。」《浙江通志.卷一○四.物產四.紹興府》:「(石首魚)其魚夜視有光,鮮食甚佳,暴乾成鯗,蓋海味之珍。』」

2. 醃製的食品。如:「鴨鯗」。明.方以智《物理小識.卷六.飲食類.筍供》:「蒸熟最佳,煮久湯積為油,入少鹽,炭煏之,其味獨全,山陰筍鯗是其類也。」《紅樓夢》第四一回:「賈母笑道:『把茄鯗夾些喂他。』鳳姐兒聽說,依言夾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

注音: ㄒㄧ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鯗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